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乌合之众
成语故事

乌合之众11.jpg

解释:

        原义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出处:

        最早出自于《东观汉记》。在《东观汉记·公孙述传》中,有这样的描述:“今东帝无尺土之柄,驱乌合之众,跨马陷敌,所向辄平。”这句话描述的是公孙述虽然没有真正的权力,但是他能够驱使一群毫无组织纪律的人,像乌鸦一样聚集在一起,去攻击敌人,所到之处都能够轻易地取得胜利。

来源与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的来源与乌鸦的特性有关。乌鸦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象征,因为它们在聚集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组织和纪律。因此,“乌合之众”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比喻那些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共同目标的人群。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团结力、没有战斗力的人群,他们像一盘散沙,无法形成有效的力量。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没有领导、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团体或组织。

近义词:

        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各自为政、人心涣散等,这些成语都表示没有统一领导或者没有组织纪律的状态。

反义词: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等,这些成语则表示人们团结一致,有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辨析:

        在使用“乌合之众”时,需要注意其贬义含义。它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共同目标的人群,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是否合适。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是关于团队协作和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协作和集体力量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理念和准则。一个人如果想要在集体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融入集体、服从集体,并且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乌合之众”则提醒我们,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即使人数再多也无法形成真正的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协作和集体力量的培养,避免成为“乌合之众”。总的来说,“乌合之众”这个成语通过比喻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人群的特点和危害。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团队协作和集体力量的培养,避免成为“乌合之众”,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

乌合之众1.jpg

成语故事:

        耿弇自幼好学,为人敏锐有计谋,善于骑射,对出兵布阵之事很有研究。
        公元23年,王莽建立的新朝败亡了,汉哀帝刘欣即位。各地将领纷纷起兵,独揽地方政权,改换郡守、县令。耿弇的父亲耿况认为自己的官职是王莽所设置,心里很不安。此时21岁的耿弇便告别父亲到哀帝那儿去,趁机带去贡品,以此求得使自己的地位稳固。
        一天,耿弇在路上忽然遇到一王姓之人,此人诈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子舆,在邯郸起兵。这时跟随耿弇的官吏孙仓、卫包等都说:“刘子舆是成帝的儿子,是汉室的正统,咱们应该归顺他才有出路。失掉这个机会不归顺,我们又到哪里呢?”
        耿弇听了这番话,脸色严肃,按住剑柄说:“刘子舆这小人,早晚是个降虏罢了。我到长安,参与国家组织的渔阳、上谷的军队,出入太原、代郡,往返数十日,回来领兵收拾这些乌合之众,像摧毁朽烂的木头一样。我看你们不识好歹,很快便会遭到灭族之祸。”
        孙仓、卫包两人不听耿弇的话,投奔了王姓之人。
        耿弇途中听说刘秀在卢奴,于是投奔了刘秀,得到刘秀的信任,多次克敌制胜,为刘秀平定天下做上皇帝立了汗马功劳。
        后来,“乌合之众”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仓猝聚合的无用之辈。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