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牛角挂书
成语故事

牛角挂书11.jpg

解释:

        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来源与故事:

        牛角挂书的故事与隋朝的李密有关。李密在年少时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和勤奋好学的品质。有一次,他为了去拜访一位名为包恺的学者,选择骑牛上路。为了充分利用路途中的时间,他将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这一情景被其他人看到,传为佳话,后来便形成了“牛角挂书”这一成语。

引申意义:

        此成语不仅描绘了李密勤奋学习的场景,更引申为对勤奋、刻苦学习精神的赞美。它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比喻意义:

        “牛角挂书”现常用来比喻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要坚持学习,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上,也适用于各种技能和经验的学习。

近义词: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都表示刻苦学习。

反义词:

        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学无术等,表示懒散、不学习或无心向学。

辨析:

        与“悬梁刺股”相比,“牛角挂书”更多强调的是在行动中学习,而“悬梁刺股”则更侧重于表示为了学习而采取的极端措施。不过,两者都体现了古人对学习的重视和勤奋精神。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学习的重视和推崇。在古代,读书是提升社会地位、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勤奋学习被视为一种美德。牛角挂书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李密个人的勤奋和才华,也代表了古代学子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牛角挂书1.jpg

成语故事:


        李密是隋炀帝杨广时的东宫护卫。有一天,杨广临朝,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站在左边卫队里的那个黑脸小伙子是谁?”
        “是前朝大臣李宽的儿子李密。”宇文述说。
        “这个人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的,我看他不是平常人,不能让他做警卫。”
        几天后,宇文述对李密说:“你祖上几代都是朝官,你应当从才学方面去寻找出路,何必做警卫呢!”
        李密于是托病辞去职务,发愤读书。一天,他骑着牛去缑山,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被越国公杨素碰见。
        “是哪个书生这样勤奋?”杨素问。
        李密见是越国公,赶忙下拜。
        杨素经过同李密交谈,觉得李密是个奇才,回来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等闲之辈。”
        杨玄感于是就与李密结为知己。一次,他问李密:“隋朝的历史不长了,如果天下大乱,我与你谁能够收拾残局?”
        李密说:“领兵打仗,我不如你勇猛,但我能够使天下英雄听我指挥。”
        杨玄感后来奉命驻守黎阳监督粮运,他把李密接到那里。他在李密的鼓动和策划下起兵反对隋朝,不久兵败被杀。李密被捕,但李密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了农民起义军瓦岗军。
        李密到了瓦岗后,取得了瓦岗军领袖翟让的信任,被推为首领,他自立为魏公,年号永平。他大量起用隋朝的降臣降将,并杀害了翟让。后来又归顺在洛阳称帝的隋朝越王杨侗,在一次同唐将王世允的交战中失败,投降了唐朝,不久因反唐而被杀。
        后来,“牛角挂书”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勤奋读书。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