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长林丰草
成语故事

长林丰草11.jpg

解释:

        指的是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在古代文学中,这一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环境隐逸,适合隐者居住或是作为隐逸生活的象征。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

出处:

        这一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晋代。具体出自晋代陈寿的《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其中有“又潜养其高,以俟天下,故在时人众未能察也;而吾州里有徐子融,践清高之节,隐长林,脩一亩之宫,沐疏云,漱流泉,足为矣”之语。这里的“长林”指的是幽深的树林,“修一亩之宫”意为简朴的居所,而整个句子则是形容徐子融这位隐士的高洁生活方式。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长林丰草”四字组合,但“长林”与“丰草”的意境与含义在文中已有所体现。

引申意义:

        随着文化的发展,“长林丰草”这一表述逐渐固定下来,并成为文学中常见的成语。它不仅仅指具体的树林和野草,更多地被用来象征隐逸生活,表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比喻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长林丰草”也可比喻为隐逸之士所向往的远离喧嚣、宁静自得的居所或环境。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或者是用来赞美那些保持高洁品行、不随世俗流转的人。

近义词:

        与“长林丰草”意境相近的成语还有“深山老林”等,都表示偏僻幽深、少有人烟的自然环境。

反义词:

        与“长林丰草”相反的成语可能是“市井繁华”,表示热闹喧嚣的城市生活。

辨析: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长林丰草”更偏向于描述隐逸生活的环境,而非单纯地形容自然环境的优美。

文化内涵与智慧:

        “长林丰草”这一成语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于回归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对外在环境的选择,更是一种对于内在精神境界的提升。这种智慧在于认识到,有时候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更能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长林丰草1.jpg

成语故事:

        辽相国思温有个后代,名叫赵质,才学过人。金大定(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末年时,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就定居在燕城的南边,教书授徒,决心今后再不踏入官场。
        到了金明昌年间(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章宗游春赏玩山光水色,来到燕城之南,远远传来琴声、读书声,章宗很惊奇,山野之中哪来抚琴读书这种雅事?顺着声音找到赵质住的地方。见住房简朴、洁净,壁间白墙上洋洋洒洒尽是题诗。章宗吟咏墙上的诗,很久舍不得离去。从诗中看出写诗人志趣不凡,就把赵质召到行宫,要给他官做。赵质推辞说:“我的志趣在长林丰草之间,金鞍玉络(指富贵生活)不是我的愿望。况且圣明天子在上,不会不容许由,巢父做方外之人吧!”
        章宗更加惊奇,答应了他的请求。后来,赵质终身隐居在乡野。正史将他的事迹收入《隐逸传》。
        “长林丰草”,幽深的树林,丰茂的野草,借指山野,禽兽栖居的草野,也指隐逸之人居住的地方。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