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长揖不拜
成语故事

长揖不拜11.jpg

成语解释:

        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成语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高祖本纪》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刘邦(沛公)在接待郦食其时,因自己正在洗脚而未能给予足够的礼节。郦食其因此只行了长揖之礼,并未行跪拜之礼,表达了他对刘邦态度的不满。

引申意义:

        从字面上看,“长揖不拜”指的是只行拱手礼而不跪拜,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个成语往往用来形容某人对待长辈或尊贵者时态度不恭、高傲自大。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在比喻意义上,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群体在面对权威、传统或更高地位的人时,表现出的不尊重或挑战的态度。

近义词:

        倨傲无礼、傲慢不恭等,这些成语都表示对他人,尤其是对长辈或尊贵者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

反义词:

        毕恭毕敬、恭敬有加等,这些成语则表示对他人,尤其是对长辈或尊贵者表现出极高的尊敬和礼貌。

成语辨析:

        在使用“长揖不拜”时,需要注意其强调的是一种态度上的不恭敬,而不是指物理上的不鞠躬或不下跪。此外,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因此在描述正面人物或正面行为时不宜使用。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礼节和尊重长辈、尊贵者的重视。在古代中国,礼节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长揖不拜”这种不恭敬的行为被视为是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挑战。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礼节的形式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长辈和尊贵者的基本原则仍然应该得到遵守。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修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长揖不拜1.jpg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项羽、刘邦等起兵反抗暴虐的秦王朝,拥立当年楚怀王的孙子心为王,还是称作楚怀王。当时秦朝军队还很强大,楚王就派遣刘邦,向西夺取秦王朝的土地。
        刘邦率领军队西进,和其他将领会合攻打昌邑,没有攻克,于是再绕道向西,经过陈留郡的高阳。有一个叫郦食其的儒生正担任高阳“监门”的职务,看见沛公经过城门,非常惊奇地说:“经过这儿的将领很多,据我看,今后只有沛公才是显贵的人。”于是求见沛公。
        郦食其走进沛公住所,沛公正在洗脚,不站起来接待客人,态度非常傲慢。郦食其也不跪拜,只是拱手过头,作了一个揖,说:“您决心诛灭无道的秦王朝,就不应用这种态度见长者。”沛公听了,马上站起身来,整理好衣冠,慎重地向郦食其道了歉,请他坐上座,然后请教灭秦的计策。郦食其建议沛公,先计取陈留郡,夺得秦王朝囤积的粮食。沛公依计而行,果然拿下陈留,获得大批粮食。
        事后,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长揖,是古时候的一种礼节,相见时双手高举,自上而下作揖。
        后来,成语“长揖不拜”,用来形容态度不卑不亢。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