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晏子春秋》中提倡节俭与和同之辨

《晏子春秋》旧题春秋时齐国晏婴撰,刘向也曾做过校录。《汉书·艺文志》列 为儒家,但书名为《晏子》,无“春秋”两字,因此今本《晏子春秋》是否即《晏子》,目前 尚未定论。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的《晏子》残简,与今本有关章节 对照,内容大体一致。但此书是否为晏婴所作,后人多持否定观点:唐时柳宗元就 认为是墨家所作,清代孙星衍、近代高亨曾指出该书编成于战国中期,而不是晏婴 在世的春秋末期,也有人(如吴则虞)认为是秦博士淳于越所作,但近年有人考定是 战国中期齐人淳于髡编成的(赵逵夫,《光明日报》 2005年1月28日6版)。总而言 之,该书不是晏婴的手笔,是后人依托并采掇晏婴的言行编成的,几乎已成定论。 《隋书·经籍志》所列书名为《晏子春秋》,署名是“齐大夫晏婴撰”。
晏子即晏婴(?—前500;?—周敬王二十年),刘向和《史记·管晏列传》都说 他在齐国仕过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代,而齐庄公元年是公元前553年,据此 估计,晏婴至少活了70岁,这对于古人来说,是长寿的了。晏婴字平仲,莱之维夷 (今山东高密)人,《史记·管晏列传》说他“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 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 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是春秋末期知名政治家。据说他“长不满六尺”, 多次出使外国,别人以其矮小而嘲弄他,但都被他的外交智慧所折服,著名的“晏子 使楚”的故事至今还被许多语文教材所收录。
晏婴在世的时间,与孔子差不多同时,因此他的有些主张得到孔子的赞赏,但 晏婴对孔子常有批评。晏婴辅佐时间最长的国君是齐景公,此人好奢华游逸,幸得 晏婴的规劝,所以才得以苟延残喘,因此在《晏子春秋》一书中,充分体现了晏婴主 张节俭的一面。他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极其清苦,在《谏上》篇中还深刻反映了他的 民生思想。但是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晏子春秋》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唯在《外篇》 中有一条晏婴和齐景公、梁丘据三人讨论“和与同”时,齐景公问:“和与同异乎?”晏 婴答曰:“异,如和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之以薪。 宰夫和之,齐之以 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这可 以理解为烹调的基本原理。这一段话也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看来确实是晏 婴所说。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 部时所做的演讲中,在论证世界文明多样性时,便引用了这个故事。《左传》作者左 丘明是约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太史,他记载的这个故事,发生在鲁昭公二十年(前 522),齐景公(书中称齐侯)和他的宰相晏婴一起登上王家狩猎场的观察台,因此台 为梁丘据所造,其时梁丘据也驾车赶到,所以齐侯问晏婴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 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晏子答曰:“异。”接着便以“和 羹”(做菜。“羹”在古代中国是菜肴的重要形式)与“和声”(音乐)作为比喻,说明 和、同的关系,也即习近平的引文(《光明日报》2014年3月28日第2版)。



更多同类【饮食科学】......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