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董仲舒和《春秋繁露》对中华饮食文化传统的影响

董仲舒(前179—前104;汉文帝元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广川(今河北景县西 南)人,《史记》和《汉书》均有传。西汉哲学家,曾任博士、江都王相和胶西王相。专 治《春秋公羊传》,著有《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在《汉书·董仲舒传》中,详录了 “天人三策”(即汉武帝和董仲舒讨论治理天下的三问三答),在“三策”的最后,董仲 舒的结论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 可明,民知所从矣。”这就是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由来,由于汉武帝采纳 了他的建议,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地位自此奠定,他是中国“大 一统”思想真正的奠基者。有人曾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位真正的皇帝,第一位是秦 始皇,他消灭六国,统一了中国,使得中华民族的国祚至今不衰;第二位就是汉武 帝,他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体系,也可以说是建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这中间少不了董仲舒的“功劳”。然而董仲舒的儒学既不是孔子创立的“原儒”,也 不是孟子集大成的“纯儒”,而是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学说,把神 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一起而形成的封建神学体系,其核心内容便是“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借“天道”胁迫人事,试图论证“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还有“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上、中、下三品的人性观,“黑白赤三统”的循环 史观等。董仲舒思想的主要部分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于科 学而言,他是将阴阳五行学说制度化、绝对化的第一人,实际上阻碍了中国科学技 术的发生和发展。董仲舒的“天谴”论,大讲祥瑞、灾异对统治阶级的指导作用,也 曾经因所言不灵,几乎丢掉了性命。不过董仲舒也曾揭露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 无锥之地”的封建社会阶级矛盾。董仲舒在饮食养生方面有过一些论述,也属于以 食喻事的范畴,这些论述主要见于《春秋繁露》,虽然这本书可能窜入了后人的见 解,但主要思想应该还是董仲舒的。诸如:
《楚庄王》篇:“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
《王道》篇:“孔子曰:君子为国必有三年之积,一年不熟乃请籴,失君之职也。”
《服制像》篇:“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 服,礼之所为兴也。”
《仁义法》篇:“诗云:‘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又 曰:‘坎坎伐辐,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先其事,后其食,谓治身也。”
“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身之养重于义》篇:“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 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 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矣。”
《五行对》《为人者天》《五行之义》《五行相生》《五行相胜》《五行顺逆》《治水五 行》《治乱五行》《五行变救》《五行五事》,诸篇讲五行,“五味莫美于甘”。
《五行之义》篇:“若酸、咸、辛、苦,不因甘肥不能成味也。甘者五味之本也;土 者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气也,犹五味之有甘肥也。”
《阴阳义》篇:“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 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成天之功,犹谓之空。空者之实也。故清凓之于岁也, 若酸咸之于味也。仅有而已矣。”
《阴阳出入上下》篇:“天道大数,相反之物也。不得俱出,阴阳是也。”
《天道无二》篇:“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一而不二者, 天之行也。阴与阳,相反之物也。”
《阳尊阴卑》《阴阳位》《阴阳始终》《阴阳义》《阴阳出入》《天地阴阳》诸篇皆论 阴阳。
《祭义》篇:“五谷,食物之性也。天之所以为人赐也。”
《循天之道》篇:“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 之所保守也。”“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
“甘者,中央之味也。四尺者,中央之制也,是故三王之礼,味皆尚甘,声皆尚 和。”“凡养生者,莫精于气,是故男女体其盛,臭味取其胜,居处就其和,劳佚居其 中,寒暖无失适,饥饱无过平,欲恶度理,动静顺性,命喜怒止于中,忧惧反之正,此 中和常在乎其身,谓之得天地泰。得天地泰者,其寿引而长。”
“食欲常饥,体欲常劳。”
“饮食臭味,每至一时,亦有所胜,有所不胜,之理不可不察也。四时不同气,气 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视代美而代养之,同时美者杂食之,是皆其所宜 也。故荠以冬美,而荼以夏成,此可以见冬夏之所宜服矣。冬,水气也。荠,甘味 也。乘于水气而美者,甘胜寒也。荠之为言济与? 济,大水也。夏,火气也。荼,苦 味也。乘于火气而成者,苦胜暑也。”
《天道施》篇:“饮食无礼则争。”
由上可知,董仲舒以后,天下不复有纯儒矣。而他的“五德始终”和“天人之际” 等等,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其中也包括了饮食文化传统。



更多同类【饮食科学】......
科普知识